笔袋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笔袋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谈谈发热及发热恐惧症-【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0:58:49 阅读: 来源:笔袋厂家

【健康讯 2016年6月23日】健康资讯频道为您提供全面健康资讯,用药知识等健康相关资讯,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健康资讯,为用户的健康保驾护航!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发热越来越恐惧了,因此孩子只要发热或者发热不退家长就会反复去医院,或者在家私自用药,不但孩子成了药罐子埋下耐药的隐患,还容易贻误病情。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表现呢?源于对发热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有必要先谈谈发热发生的机理。 人体设定的腋下正常体温在36~37℃。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成为发热。位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能接受来自身体周围的冷、热神经感受器的信息,并感受进入下丘脑血循环温度,这些信息经处理后,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身体的产热或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通过细胞代谢增加、肌肉活动、哭闹、寒战使得机体产热增加。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有意识地增加衣服可使机体散热减少。同时通过末梢血管扩张、出汗、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对流都有助于机体散热。 通常医生对发热这样分度;37.3~38℃为低热; 38.1~39℃为中等度热; 39.1~41℃为高热; 41℃以上为超高热。 引起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及其它微生物的感染、接种疫苗后的反应引起的发热;一些皮肤病、甲状腺疾病、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创伤、手术、输液输血引起的输液反应、药物热、中暑或捂被综合症等可以引起非感染性的发热,还有一些生理性的原因,如剧烈运动、哭闹、惊厥、小婴儿蛋白质摄入过多、长期摄入高热能的饮食。 需要明确指出的,发热为机体正常生理保护机制,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通过发热人体免疫机能增强,研究显示:发热时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免疫成分均增加,活性增强。如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并产生抗菌物质,刺激干扰素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增强、激活T细胞功能并繁殖旺盛等,以上作用于感染微生物、免疫复合物等,使得病原体生长受到抑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这些均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的好转。科学家经过对动物的研究表明:感染后引起发热的动物要比不引起发热的动物病死率低。但是发热尤其是高热也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如产生脱水、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热还可增加氧消耗量,使得本来已经缺氧患者更加重了组织缺氧。发热心输出量增加,可使得心脏病或贫血的病人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同时高热可以增高颅内压。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炎症反应中(如内毒性休克),发热可加剧炎症反应。5岁以下的小儿可引起高热惊厥的危险,体温高于42℃有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 发热具有自限性,儿童发热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往往不需要干预也会很快康复。同时必须注意到,发热也有可能是患危重病症的初期,因此医生的早期的鉴别诊断是如何处理发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小婴儿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往往症状表现的并不明显。正因为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初期症状,所以家长对发热的有利一面往往并不认识,或者即使了解也会产生怀疑,而更多思考的是发热可能是严重感染的初期症状,他们恐怕孩子发烧越来越高,孩子受不了(其实人体自有的防御功能不会使得体温上升到危险的高度,除非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另外也怕孩子发烧烧出个肺炎来(其实引起肺炎病原体早已经潜伏在体内,发烧只是肺炎早期的一个表现)。家长还怕孩子发烧高了会烧坏大脑(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不可能的。除非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或者孩子大脑本身存在问题使得负反馈调控出现问题)。正是由于这样不正确的认知行为,让家长产生不必要的过度忧虑,而产生“发热恐惧症”。孩子发烧后反复上医院、过度就诊和过度处理。由于家长的担忧和恐惧,以及当前医患之间的比较激烈的矛盾,也让医护人员产生了“发热恐惧症”,更促进了医护人员积极为儿童进行退热处理、进而过度治疗。其实一些退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身体的舒适度,有时并不能缩短疾病病程,甚至可能延长疾病的持续时间。对于医生而言,不能以退热为治疗的目的,而是需要找出引起发热的病因才是英明之举。 其实孩子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出生后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从两方面获得:一种是从母体中获得一些抗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的先天性免疫力,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还能够通过母乳获得一部分免疫物质,所以孩子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另一种是通过后天和疾病的抗争中产生抗体,我们叫获得性免疫。而这种抗体一般是在6个月以后逐渐产生增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孩子接触了某种病原体时,这种病原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因此产生抗病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接触的病原体少,可能就产生相应的抗体少,以后孩子如果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病原体,因为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就可能因为这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疾病。孩子发热大多数是因为病原体入侵而引起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应。孩子通过和疾病的抗争中获得了相应的抗体,以后他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大大增加。如果我们过度治疗反而阻止了机体与病原体的抗争过程以及产生相应的抗体。反而可能促使疾病病期延长,不能有效地使得机体产生免疫力。 最近美国专家指出,婴儿如果能在1岁前发几次烧,能减少日后患过敏症的风险。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835名儿童从出生到一岁期间的医疗记录,发现一岁前从未发过烧的儿童中,有一半在7岁前发生了过敏反应。而在那些发过一次烧的儿童中,7岁前发生过敏反应的比率是46.7%,而在那些发烧两次以上的儿童中,这一比率降到了31%。 因为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祛除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对一般性发热不要急于解热:主要补充营养、水、维生素等,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二)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的病人,及时送医院就诊。 综上所述,孩子发热后退热不是治疗的目的,它只是疾病发生中的一个症状状。只有找出发热的病因,进行针锋相对的治疗,发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过早的退热往往会掩盖病情,贻误治疗。因为有些疾病是需要医生观察发热的热型、不同的疾病产生的热型是不同的,尤其是对于疑难病症。更不能私自用药,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家长尽量避免产生“发热恐惧症”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才是上策。

(实习编辑:梁茂芳)

杭州直线型电动缸

江苏棉拖鞋包装机

石家庄熏香